雙氧水是一種強氧化劑,水溶液俗稱雙氧水,為無色透明液體。其水溶液適用于醫用傷口消毒及環境消毒和食品消毒。在一般情況下會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,但分解速度慢,加快其反應速度的辦法是加入催化劑——二氧化錳等或用短波射線照射。雙氧水的用途分醫用、軍用和工業用三種,日常消毒的是醫用雙氧水,醫用雙氧水可殺滅腸道致病菌、化膿性球菌,致病酵母菌,一般用于物體表面消毒。雙氧水具有氧化作用,過氧化氫但醫用雙氧水濃度等于或低于3%,擦拭到創傷面,會有灼燒感、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氣泡,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,過3—5分鐘就恢復原來的膚色。
發煙硫酸是無色或棕色油狀稠厚的發煙液體(棕色是因為其中含有少量鐵離子),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,吸水性很強,與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,并放出大量稀釋熱。所以進行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時,應將濃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,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。濃硫酸密度比水大得多,直接將水加入濃硫酸會使水浮在濃硫酸表面,大量放熱而使酸液沸騰濺出,造成事故。因此,濃硫酸稀釋時,常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(燒瓶用玻璃棒引流),并不斷攪拌,使稀釋產生的熱量及時散出。
在直觀上精制鹽酸有著非常特別的優點就是精致,這不僅說它是精制而成。精制鹽酸是無色透明的,你用肉眼很難看到供應醫用鹽酸它上面殘留的雜質。而工業鹽酸液體直接是呈現黃色或者黃綠色,還時常在液體底部會看見一些黑色的雜質。通過精制鹽酸,我們可以做出很多實驗性的作用。比方說在一些學校內部學習實驗的鹽酸很多采用的是精制鹽酸,而非其他鹽酸。這正是精制鹽酸有許多的優點,而且安全性高,還不易于發生事故。精制鹽酸也正是這樣,才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。
方法一、利用揮發性:濃鹽酸具有揮發性,是一種揮發酸;而濃硫酸是一種不揮發酸,所以,打開瓶蓋,瓶口出現白霧的就是濃鹽酸,反之就是濃硫酸。方法二、利用密度:兩者雖外觀上看上去都是無色液體,但密度不一樣。等體積的濃硫酸要比濃鹽酸質量大得多,所以只要拿起試劑瓶,將試劑瓶搖一搖,有"掛壁"現象的是濃硫酸,反之是濃鹽酸。方法三、利用吸水性:濃硫酸還有一個不同于濃鹽酸的物理性質,就是吸水性。所以,可以各取少量于容器中,分別按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稀釋兩種無色液體,觀察到冒泡、杯壁發熱的是濃硫酸,無明顯現象的是濃鹽酸。
在古代中國,稀硫酸被稱為“綠礬油”。 在公元650~683年(唐高宗時),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《黃帝九鼎神丹經訣》卷九中就記載著“煉石膽取精華法”,即干餾石膽(膽礬)而獲得硫酸。硫酸發現于公元8世紀。阿拉伯煉丹家賈比爾通過干餾硫酸亞鐵晶體得到硫酸。一些早期對化學有研究的人,如拉齊、賈比爾等,還寫了有關硫酸及與其相關的礦物質的分類名單;其他一些人,如伊本·西那醫師,則較為重視硫酸的種類以及它們在醫學上的價值。在17世紀,德國化學家Johann Rudolf Glauber將硫與硝酸鉀混合蒸汽加熱制出硫酸,在這過程中,硝酸鉀分解并氧化硫令其成為能與水混合并變為硫酸的三氧化硫(SO3)。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摘錄的硫酸的發展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