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制鹽酸和工業鹽酸雖然成分都是鹽酸,但是它們的本身卻有著很大距離的差別。這不僅僅是體現在它們的鹽酸度數含量上,高純醫用鹽酸在視覺上也有著直觀的區別。工業鹽酸的鹽酸含量實際上是大于等于百分之三十點五,而精制鹽酸卻大于百分之三十六。從這上面看會給人的感覺是精制鹽酸的腐蝕性大于工業鹽酸,其實在日常生活上應該是比工業鹽少之又少。但結果恰恰相反,精制鹽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。它可以直接用于人體進行防治疾病,還可以用于診斷的化學藥品制劑的制造。
在1746年,John Roebuck則運用這個原則,開創鉛室法,以更低成本有效地大量生產硫酸。經過多番的改良后,這個方法在工業上已被采用了將近兩個世紀。由John Roebuck創造的這個生產硫酸的方法能制造出濃度為65%的硫酸,后來,法國化學家約瑟夫·路易·蓋-呂薩克以及英國化學家John Glover將其改良,使其能制造出濃度高達78%的硫酸,可是這濃度仍不能滿足一些工業上的用途。在18世紀初,硫酸的生產都依賴以下的方法:黃鐵礦(FeS2)被燃燒成硫酸亞鐵(FeSO4),然后再被燃燒,變為能在480℃下分解成氧化鐵以及能用以制造任何濃度硫酸的三氧化硫的硫酸鐵[Fe2(SO4)3]。可惜,此過程的龐大成本阻礙了濃硫酸的廣泛運用。
雙氧水是一種強氧化劑,水溶液俗稱雙氧水,為無色透明液體。其水溶液適用于醫用傷口消毒及環境消毒和食品消毒。在一般情況下會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,但分解速度慢,加快其反應速度的辦法是加入催化劑——二氧化錳等或用短波射線照射。雙氧水的用途分醫用、軍用和工業用三種,日常消毒的是醫用雙氧水,醫用雙氧水可殺滅腸道致病菌、化膿性球菌,致病酵母菌,一般用于物體表面消毒。雙氧水具有氧化作用,過氧化氫但醫用雙氧水濃度等于或低于3%,擦拭到創傷面,會有灼燒感、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氣泡,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,過3—5分鐘就恢復原來的膚色。
鹽酸屬于“第三類易制毒化學品”,所以購買鹽酸,要到當地公安機關的“禁毒大隊”辦理“第二、三類易制毒化學品購買備案證明”,辦這個證明需要的文件是:營業執照、企業代碼、稅務登記證、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、易制毒化學品經營許可證,和賣方的購買合同、法人代表和經辦人的身份證、辦理備案證明的申請表等的復印件。到當地“安監局”辦理“易制毒品經營許可證”,這還不算很難,不過需要提供一份環評報告。然后,向賣方出示“第二、三類易制毒品購買備案證明”,即可購買。要注意的是必須在“備案證明”的有效期內和購買數量內進行操作。購買鹽酸,有規定支付貨款必須是以轉賬形式,不得現金交易,但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做到。做好鹽酸買賣的統計臺帳,以備公安的人來檢查。
每天刷牙前用雙氧水溶液漱口。往口中倒入2湯匙(大約20ml),然后在口中左右前后漱口,大約1分鐘。溶液會在口中起泡沫,說明它正在起作用。雙氧水與口腔中的細菌結合而產生了泡沫。漱口后將溶液吐出,用干凈的水沖洗口腔。然后按照平常的正確的方法刷牙。用雙氧水和小蘇打的混合糊狀物刷牙。每周一次。將2湯匙(10ml)的雙氧水和3湯匙(15ml)的小蘇打混合在一起,形成跟牙膏一樣黏稠的糊狀物。然后在自制的‘牙膏’上加入一點點薄荷牙膏,調整一下口味。你也可以加入一滴薄荷葉提取物。再撒上一點鹽。鹽有助于幫助牙齒去角質。然后取混合糊狀物適量放在牙刷上。牙刷在口中打小圈,當涂滿所有的牙齒后,讓混合物停留在牙齒上大約2分鐘。然后用清水漱口,將口腔清洗干凈。
在古代中國,稀硫酸被稱為“綠礬油”。 在公元650~683年(唐高宗時),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《黃帝九鼎神丹經訣》卷九中就記載著“煉石膽取精華法”,即干餾石膽(膽礬)而獲得硫酸。硫酸發現于公元8世紀。阿拉伯煉丹家賈比爾通過干餾硫酸亞鐵晶體得到硫酸。一些早期對化學有研究的人,如拉齊、賈比爾等,還寫了有關硫酸及與其相關的礦物質的分類名單;其他一些人,如伊本·西那醫師,則較為重視硫酸的種類以及它們在醫學上的價值。在17世紀,德國化學家Johann Rudolf Glauber將硫與硝酸鉀混合蒸汽加熱制出硫酸,在這過程中,硝酸鉀分解并氧化硫令其成為能與水混合并變為硫酸的三氧化硫(SO3)。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摘錄的硫酸的發展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