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備有機化合物:鹽酸的另一大主要用途是制備有機化合物,例如合成PVC塑料的原料氯乙烯、二氯乙烷、聚碳酸酯的前體雙酚A、催化膠黏劑聚乙烯醇縮甲醛、抗壞血酸等。用于焰色反應:用于檢驗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時常使用焰色反應,用于檢驗的鉑絲需用稀鹽酸洗凈以除去雜質元素的影響。檢驗物質前,應將鉑絲用鹽酸清洗,再放到火焰上灼燒,直到火焰呈原來顏色方可實驗。以上就是我們介紹的鹽酸的工業用途,我們只是簡單介紹了其中幾種,大家如果還想要了解更多的話,可以聯系我們。
在1746年,John Roebuck則運用這個原則,開創鉛室法,以更低成本有效地大量生產硫酸。經過多番的改良后,這個方法在工業上已被采用了將近兩個世紀。由John Roebuck創造的這個生產硫酸的方法能制造出濃度為65%的硫酸,后來,法國化學家約瑟夫·路易·蓋-呂薩克以及英國化學家John Glover將其改良,使其能制造出濃度高達78%的硫酸,可是這濃度仍不能滿足一些工業上的用途。在18世紀初,硫酸的生產都依賴以下的方法:黃鐵礦(FeS2)被燃燒成硫酸亞鐵(FeSO4),然后再被燃燒,變為能在480℃下分解成氧化鐵以及能用以制造任何濃度硫酸的三氧化硫的硫酸鐵[Fe2(SO4)3]。可惜,此過程的龐大成本阻礙了濃硫酸的廣泛運用。
氯化氫,HCl,是一種無色非可燃性氣體,有極刺激氣味。分子式HCl。分子量36.47。相對密度1.268(air=1.000)或1.639g/l。熔點-114.3℃,沸點-85℃,在空氣中呈白色的煙霧。易溶于水,生成鹽酸。有強腐蝕性,能與多種金屬反應產生氫氣,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氰化物產生劇毒氰化氫。氯化氫對人體的影響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害。急性中毒多見于意外事故中,主要表現為頭痛、頭昏、惡心、咽痛、眼痛、咳嗽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胸悶,有的有咯血。嚴重者可引起化學性肺炎、肺水腫、肺不張等病癥。
在高濃度氯化氫作用下,動物尸檢可發現肺水腫及出血。兔吸入6400mg/m^3濃度的氯化氫30分鐘,可因喉痙攣、喉水腫、肺水腫死亡; 吸入5000mg/m^3,1.5小時,在2~6天后死亡。鹽酸屬強酸,黃城醫用鹽酸可使蛋白質凝固,造成凝固性壞死。其病理變化是局部組織充血、水腫、壞死和潰瘍。嚴重時可引起受損器官的穿孔、瘢痕形成、狹窄及畸形。 工業上接觸氯化氫的行業有化學、石油、冶金、印染等。 對于氯化氫的防治,應做好局部通風排毒,同時加強個人防護。以上是煙臺鹽酸廠家為您摘錄的幾點希望會對您有所幫助!